学院新闻

伦敦大学学院Matthew Coop教授和Béatrice Baudet教授来校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Apr 2, 2025点击量:

(通讯员 黎伟)327日下午,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新丽教授和黎伟副教授邀请,伦敦大学学院土木、环境与测绘工程系Matthew Coop教授和Béatrice Baudet教授做客重大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控学科111创新引智基地,为师生带来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在工程楼四楼报告厅举行,由工程学院院长王亮清教授主持,胡新丽教授、黎伟副教授、付茹副教授、徐楚助理研究员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张小燕副教授、东南大学何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程壮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姚婷副研究员、安徽建筑大学聂利青副教授等5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Béatrice Baudet教授首先作了题为Critical state soil mechanics: A pore-based perspective的报告。她详细介绍了黏土在正常固结线NCL与临界状态线CSL上的孔隙尺寸及方向分布特征,指出不同应力路径下,达到相同状态NCLCSL的孔隙特征几乎一致。这一发现表明,黏土的微观结构在临界状态土力学框架下表现出路径无关性,为黏土宏微观力学特性之间的关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微观结构主导的本构模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后,Matthew Coop教授作了题为From Continuum to Discrete Mechanics in Railway Ballasts的报告。他指出,对于铁路道砟等粗粒材料,传统的连续介质方法受限于试验技术的挑战,尤其是在精确测定小应变行为方面存在困难。为此,他介绍了一系列新型试验装置和技术,能够在三轴试验中准确测定道砟的小应变刚度,并开展高精度的颗粒接触试验。研究表明,颗粒接触行为受表面粗糙度及凸起接触点影响,塑性变形和颗粒磨损会显著改变接触特性,进而主导连续尺度刚度随应变的衰减。因此,依赖宏观试验校准的简单线性或弹性离散元模型难以准确反映真实接触行为,而应直接基于颗粒接触特性建立合理的本构关系。

在提问环节,参会师生围绕土体微观结构测试方法、宏微观力学特性关联机理、土力学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与两位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黎伟副教授对学术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两位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此次学术交流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我院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专家简介:

Matthew Coop,伦敦大学学院教授,深耕土体与软岩力学研究40余年,专注于高质量试验测试揭示其力学行为。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被引10000余次,荣获10项国际学术大奖,曾担任Géotechnique主编2020-2023,现任ISSMGE TC101主席。

Béatrice Baudet,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研究涵盖天然黏土本构建模、土体试验表征、颗粒土力学等领域,其关于轴向荷载作用下砂粒表面粗糙度演变规律的研究成果荣获2021年英国岩土工程协会奖章,现任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副主编。


版权信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